发挥一流高校国际传播动能 服务国家公共外交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刻交织的历史交汇期,地缘政治愈加复杂多变,国际舆论和科技、文化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国际传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国际传播,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建构起立体式的国际传播体系,它不仅需要政府外宣、主流媒体的努力,也需要发挥民间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一流高校的优势和重要作用,将中国文化、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传播到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高校尤其是一流高校已在开展国际传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提升高校全球形象和声誉的传播体系和路径,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是全球的共性话题,专业领域的交流,展现大学所具有的专业能力,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价值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避免政治化,更加柔性地传播中国智慧和中华文化,更容易引起海外受众的共鸣。
一流高校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国际交往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国际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高校还拥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学生、校友群体,他们既有海外成长经历又有中国学习生活体验,与中国故事传播的目标受众更为接近,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群体。
不少一流高校已建立了包括英文官网、海外社交媒体等多元传播平台,部分高校成立了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具备较为完整的国际传播组织和体系。同时,高校组织的国际学术论坛也是开展人际传播的有效阵地。
一流高校在国际传播方面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许多高校尚未树立起国际传播战略意识,缺乏主动传播的动力,在服务国家外交、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尚未达到自觉的状态。国际传播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平台、队伍和内容建设不充分、不平衡,传播方法、途径和技能较为单一、薄弱,传播资源分散、板结化。一流高校有着较强的国际化能力和较大的全球影响力,在专业、人才、组织、网络等方面都具有国际传播的优势,在实践中更应该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为讲好中国故事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把国际传播和形象建设作为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树立全球视野,把“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及中国高校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理念、观点和成效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
将平台建设作为抓好高校国际传播的重要依托,加强国际传播渠道建设,深耕细作,整合有关媒体机构、高校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各类资源,搭建整体传播矩阵。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技术的大融合赋予了社交媒体蓬勃的发展生机和巨大的社会影响。社交媒体的集成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它将成为提升国际传播力的有力舆论场。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集成联通特点,有效组织平面、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互动对话,增强传播的亲和度和粘合度。
统筹国际传播资源,分层分类建设传播人才队伍,建立协同体系和专业化的传播机制。建立专门机构,实行专人负责制。由专门机构统筹、组织、协调、推进国际传播工作。汇聚校、院等各级国际传播平台和资源,明确各主体责权利,落实保障措施,充分发挥聚合效应、形成合力。破除对内宣传和国际传播“两张皮”,加大内外联动,深入挖掘传播内容,但要注意传播形式和话语体系的内外有别。积极建设三支队伍,即:专业队伍、支撑队伍和一支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师生和校友队伍。国际传播对从业人员新闻素养、语言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高校应引育并重加大专业力量的配置。以兼职兼聘的方式加强与专业媒体机构的人才交流,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建设人才蓄水池。要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学生和海外校友成为国际传播支撑力量,发挥这些个体在国际学术群体、青年群体等各领域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跨文化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国际师生和校友是不同文化的亲历者,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者,可以根据目标受众关心的话题,结合个人经历,以个性化的故事来提高信源的可信度,传播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要充分利用全球合作伙伴网络,加强互通联动,拓宽传播路径、扩大传播范围。高校要积极携手合作伙伴高校和国际组织,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内容共同开展传播联动,以提升传播的影响力和效力。在防范国际传播风险的基础上,高校应探索拓展与国际主流媒体的合作渠道,发挥国际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及高校的民间组织特点,传播正能量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
李敏
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今日编辑:林文慧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往期推文
责任编辑:江宁宁 金云云
往期文章:
高考科目改革的逻辑转向与未来展望彰显自我革命这一最大优势
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
以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
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